兰州核子华曦实验室多次违规被罚风波仍在持续,由此引发的第三方核酸检测机构“信任危机”,也依然未平。
国家卫健委数据显示,截至4月中旬,我国开展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的医疗卫生机构达1.31万家,检测能力每天5165万管。随着检测业务量攀升,违法违规问题也多次出现。
“今年以来,北京、安徽合肥、河北石家庄、河南许昌、内蒙古等地对发现的检测机构违法违规问题,进行了严肃处罚。有的违法机构和个人还被追究了刑事责任。”国家卫健委医疗应急司司长郭燕红在11月29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说。
据封面新闻记者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至少11家核酸检测机构涉违法违规被通报。其中,7家机构涉事人员被立案侦查,包括郑州金域临床检验中心、北京朴石医学检验实验室、北京金准医学检验实验室、北京中同蓝博医学检验实验室、石家庄和合医学检验实验室、昆明寰基医学检验所、内蒙古赛斯基因科技有限公司。
11月29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透露,今年以来,北京、安徽合肥、河北石家庄、河南许昌、内蒙古等地对检测机构违法违规问题,进行了严肃处罚。图片来源 中国网
因何被查?
涉及检测结果造假、检出阳性未上报……
记者注意到,被通报的核酸检测机构违规内容涉及出具虚假报告、检出阳性未上报、多管混检人为稀释样本等。
1月12日,河南许昌警方通报,郑州金域临床检验中心有限公司区域负责人张某东违反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引起新冠病毒传播或有传播严重危险的行为”,已对其以涉嫌刑事犯罪立案侦查并采取强制措施。目前,该事件暂未见后续处理通报。
4月23日,安徽合肥疫情防控应急指挥部通报,合肥和合医学检验实验室、诺为尔医学检验实验室超能力承揽检测业务、严重超过承诺时间出具检测报告、几次出具“假阳性”报告,决定给予警告并停止业务合作。
进入5月,北京连续三家核酸检测实验室被立案侦查。
5月20日,北京市房山区政府网站披露,北京朴石医学检验实验室有限公司因“原始检测数据明显少于样本检测数量”,被吊销《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次日,北京市公安局微博“平安北京”表示,以涉嫌妨害传染病防治罪立案侦查,对实验室实际控制人周某某等6人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5月27日,北京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通报,北京金准医学检验实验室为牟取非法经济利益,违规将多区采集的“5混1”“10混1”样本,采用多管混检方式检测,人为稀释样本,影响结果准确性,涉嫌妨害传染病防治罪。该公司被立案侦查,法定代表人王某某等17人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两天后的29日,再次通报,北京中同蓝博医学检验实验室被立案侦查。初步查明,该公司为节约成本、加赶进度,明知超量混检可能导致结果失准,仍多管混检,涉嫌妨害传染病防治罪。法定代表人张某某等8人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此外,9月24日,石家庄和合医学检验实验室被通报——因对一管“混管阳性”样本隐瞒不报,造成社区传播,涉嫌违法犯罪被立案侦查;11月11日,昆明寰基医学检验所被指“采样过程中弄虚作假,造成出具虚假检测报告”,被立案调查;11月14日,警方通报,内蒙古赛斯基因科技有限公司员工将信息错误录入,致使部分群众阴性结果反馈为阳性。该公司法人署某及员工姜某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最近一次是11月25日,兰州市卫健委回应“待转运阳性感染者健康码显示阴性”问题,称系兰州核子华曦实验室人员误将个别核酸检测异常人员名单录入阴性人员信息包中上传工作系统导致,将依据相关法律法规严肃处理。
除上述事件外,还有多家核酸检测机构被查出存在操作不当、未执行规定收费标准、样本保存液超过保质期、未及时出结果等问题,被处以罚款、警告等行政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