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二中制定的初中课后服务分配方案终于掀开了神秘的面纱,露出了真容,结果是一线老师的收入反而比原来下降了,而大小领导们都有收获,有几点想不明白,烦请刘校长不吝解惑:
1,学校为了所谓的程序正确,先找了几十位老师征求意见,各年级找的大多是刚参工的,不会(敢)提意见的年轻人,并要求签名提意见(你懂的,呵呵),如真像你在大会上说的那样,考虑一线教师的利益,为什么不向所有老师无记名征求意见,取得最大约数,然后交教代会讨论?
2,至于分配方案,不如叫分Z方案,所有大小领导都啃了一口。一个校级领导一节课不上,比上2个班主课(语数英)的老师领的还要多,这让老师们作何感想?中层、副中层、班主任都从里面分了不少!如果领导们课时达到教育局规定的课时,老师们觉得该给相应的待遇,问题是很多领导们都没有上课。请问刘校长,课后服务费用是用为为领导发津贴的吗?如果这样发,是不是违反中央八项规定?
3,教育部文件规定课后服务费用主要用于参与课后服务相关人员的报酬,请问刘校长,什么叫相关?是个领导应叫相关?文件挂个名就叫相关?
刘校长,老师们不仅听你如何说,更关注你如何做。如果老师们没有公平感,没有获得感,会寒心的.另,查了一下成都、绵阳一交学费学校的课后服务分配方案,别人是直接由家委会收,家委会发,学校及领导不沾手,我想,这也是别人教育质量高的原因。
程序正义,结果不一定正义。